讀過《開唐教坊》的筒子們一定都知道它是來自《全唐詩》裡的第一卷第一首《帝京篇》被小椴稱說極為堂皇的一首:秦川雄帝宅……綺殿千尋起……飛觀迥凌虛……

小椴的字是罌粟,在古韻流暢的文字裡總能找到一片安歇之地。歡聲笑語中總隱隱藏著那麼點痛,那麼點另人無法忘懷的刺骨寒心。

歌舞昇平的繁華世界彷彿是落在墳塚上已經殘敗的黃花,累累黃土隨風而逝,可恰恰就是塵土壘砌的座座輝煌才是沉重的象徵。

看過小椴的《隙中駒》就知道他好戲,如今更覺得他喜樂。樂曲二字不曾在我們中國的文字中分離,它們注定是生生不息長廂廝守的知音伴侶。

(1)糅合之曲,無上典雅。急轉之處,預示跌宕。

宗令白。

若以一曲《九歌》趁著《雲門》遠望,一片片隱暗忽現的雲片兒一下子照逆了光。

我不曾讓指尖舞動,只是讓軟靴掂了起來轉了無數個難以割捨的圓圈。豆大的雨自琉璃窗順勢而下,劈啪聲是磁白台應有的戲耍。靜與動間已道不清是心中的惆悵還是另一翻景緻的淋漓酣暢,只明了一顆躁動的心忽又跌入了柔棉靜享。

它像極了堂下子弟看著宗令白自我鞭撻時的忐忑之心;像極了一抹雲母石窗上的流影,生動的如同往日的剪影,黯然神傷間忽又被一曲飛花帶上了繚繞之巔。

通篇是兩曲的糅合之作,一段沒有樂器伴奏的清唱,一抹沒有交代詳細的掠影。小椴喜歡佈局,《杯雪》中的完美佈局至今都讓我難以忘懷。我曾對飛翼說過如果一個人的文字有滄月的華麗,小椴的古韻及佈局,再加上江南的宏偉氣勢那麼此篇將是極致。

當然想的總是想的,做起來可是難如登天。在宗令白一則中我對其的印像極為深刻,不是他在胡床上的坐姿;不是堂下子弟裊繞的身段,飄逸的白紗;也不是他那堪稱俊郎的外貌;而是他一出場就極為罕見的舉動---自我鞭撻。

他讓我想起《達芬奇密碼》中的苦行僧,可宗令白恰恰不是這個為了贖罪成為宗教代罪羔羊的小小人物。他是古樂世家的嫡傳子孫,恰在歷史的舞台上成為被人忽視甚至是鄙視的人物。

他有著天生吾才卻無用武之地的煩惱與挫敗,就如我們的國粹京戲與崑曲已憑臨後繼無人的尷尬一般。他需要一個人的引導,將他的煩惱化為最有用的食糧。

正如:“那日神駕著金烏不可遮擋地長驅而去!可這雲,這雲還在他身後朝滾暮合著。沒有人見過這樣的舞,因為沒有人活成過這樣的酣然恣肆。”

(2)十指琵琶兩綢舞,沉臥靜聆楓羽調。

開場是一段炫舞,二場是一翻珍珠落盤,殊音難覓,鬥聲尋知己。

東西市。

這個地方似乎把我拉進了一個廟會,熙熙攘攘的街頭,人頭躥動好不熱鬧,是每年都要擠身前往絕不疏待的一次極樂之旅。

對於琵琶我只熟知《十面埋伏》、《陽春白雪》、《漢宮秋月》與《大浪淘沙》。記得那時先生拉著二胡總是上一段《二泉印月》,《梁祝》,而我也到了叛逆期,背棄了十分喜愛的鋼琴曲和提琴曲,迷醉一般的聽著古箏、蕭與琵琶。在琵琶的錚錚聲中唯一能被我記住的就是我上述的幾首了,時而會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彷彿在那一剎那無論是失落還是徬徨都會悻然的在瞬間開閘讓波濤與急流將心情一沖而散,只把一、二個人影留在石子間裡。多少虛榮繁華也都會被卻奴那一雙烏黑的眼睛剝離的寸縷不剩,只為一個生,一個渴望的“生”。

由於喜歡懸疑推理性小說的緣故,我的好奇心始終停在了椴提到的《推背圖》上--中國預言書中最為著名的奇書之一。相傳是唐朝貞觀年間,兩位預言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對唐朝及以後朝代重要事件的預測。全書共六十圖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別命名。每幅圖像之下均有讖語,並附有“頌曰”詩四句,預言後世興旺治亂之事。正所謂“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

想起前幾天和BF談起貝塔斯曼關門的事情,想起上個月在椴的江湖里有一次對市場暢銷書的公開討論,想起“推背圖”三個字更讓我意識到寫者要有豐富的知識凌駕於手中的筆,而讀者必須配合著這翻知識才能解讀書中所能帶給我們的樂趣。也正應了那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肩胛骨。

此則我知道了那個神秘人叫肩胛,又叫“小骨頭”,奇怪椴為什麼給了他這樣一個名字。

言為心生,字為形成。一直認為小椴是隱於世的人。有著一身的絕術與曠世絕學,卻不堪與世為伍。過著以天為蓋以地為廬的生活,行雲流水,吸萬物之靈氣,縱貫全身,超脫斐然。

從賀崑崙到善本再到羅黑黑,這“烏孫閣”的三大弟子卻是有著超然之處卻又留戀般的折返了回來。他們應是卻奴最想羨慕的自由之人,如今卻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了。琵琶聲中只有滿腔的鬱結,不再有想像中那翻清明了。

小椴也是凡人,何時被我當成了神?我應該自嘲一翻的,看著雪地裡的銀狐,不就正好表現了書中所展現的這思想--“這盛世,是再沒你們這些不甘依附,又無心造反,卻總想以一己之力自我依恃的人立足之地了。”

(3)與日月齊光,欲乘風歸去。

本打算一則則的寫來,誰知書越翻越快,落筆越來越慢,在一個句子末尾除了來回的畫著卻不知思緒究竟該在哪兒畫上休止符。

宮闈之爭,執政風潮,總有人站在潮流的頂端,有人自甘墮落,又有人不甘被潮流所淘汰固執的想要“撥亂反正”。

一個王朝的毀滅會因民不聊生走上極端,一個王朝的興盛會以民樂安天而招告天下。

無論是隋朝遺留下來的“忠心子孫”,還是中途變節選擇新王朝統治的“叛徒”。他們都有一種思想,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安民而樂天,只是他們所選擇的道路不同而已。

可我們總是放不下這一切,總認為當初擁有共同理想的熱血同志就應該一起走下去,同甘共苦。何謂變節?我討厭牆頭草。不做實事,挑撥離間,阿諛奉承,這樣的人如同一隻狡猾的狐狸總是戰禍因自己而起又坐收漁翁之利。

人的固執也總是讓自己一葉障目兩耳塞豆的,人又有一種劣根性愛聽好話會自動排除掉讓自己極不舒服的語言。無論從個人還是一個王朝的統治都將會因這樣而節節敗退,被稱為的奸佞小人也因此有了展現的舞台。

上可知天命,下可知自運,總覺得小椴在一開始就提到的《推背圖》就給予一種暗示,一種近乎諷刺的暗示,無論如何預防,人心終究叵測,天命不可違,也只因人心禍端而起。

而推背一說也因李淳風的出現而告一段落。姑且不論肩胛(蒹葭)的生死如何?姑且不論卻奴的未來將會怎樣?只要一個推動王朝的人,一隻伴君之虎能默默實現十年的承諾。

何為君子?何謂明君?在今天的《開唐教坊》中看不到以往椴筆中的清落,更沒有大隱隱於世的影子,反倒是促使了一種激奮鼓勵著大膽的走下去。所謂的宮廷之爭也被他沒有多少筆的描繪細細帶過。可是總給我留下一個印象:人無完人。

也許正因為不完美才會去追求完美,肩胛如同一個羽化的人,輕於鴻毛又重於泰山。他的歷史不會成為最為鮮明的印記恰會成為每一個遇到他的人心中的烙印。

終想:看著你的船遠去,漣漪輕泛,蘆葦激盪,金色的希望會是無限的延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ccc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